raeliangay.org

基因

同性戀與遺傳學

中世紀的古老宗教,他們嘗試使人們相信同性戀就是違背自然的行為,然而這樣的見解越來越不受人們的重視。科學家們有條理地、規律地做著他們的研究,發現到自然界其實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性取向。

所有的同性戀者都同意他們沒辦法決定自己的性別取向,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那些認為”性傾向是一種選擇”的人們,因為他們也無法說明他們是何時選擇成為異性戀者的。

科學家表示性別取向是天生的,這整個現象的原因其實出自於遺傳方面。這些都曾一度被宗教給扭曲,但科學家直接把研究紀錄攤在陽光下,證實了雷爾所發表的聲明。

在此同時,有越來越多國家決定從過時的宗教中解放自我,進而選擇一個適用於世界人權宣言的文明社會。

再者,多虧了科學研究;研究人員們正不停地做著研究,以便還原性別取向的事實真相;而他們總是能在無限的科學中一步步的推向極限。



歷史


在西方有好幾項研究都已經先後完成了,而其中一項最知名的就是1948年在美國出版的金賽報告〈Kinsey Reports〉。該生物學家Albert Kinsey由於其著名的作法,將同性戀到異性戀的評定量表〈人類性別連續圖〉中分成七項類別而聲名大噪。





在1948年,Kinsey提出了大部分比例的人類〈86%〉其實都受到兩性之間的性吸引〈雙性戀〉,只是在彼此之間的強度上會有所區別。然而有較少比例的人們〈14%〉表示他們唯獨對那些不同於自己的性別〈異性戀〉或是與自己相同性別〈同性戀〉的人產生單一的性別吸引。

在1999年的美國,生物學家與性科學家Bruce Bagemihl解釋道同性戀的表態在大自然界中隨處可見,這個事實拆穿了宗教的謊言,而他們卻總是裝做一副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Bruce Bagemihl所出版的書名為“生物的豐富性:動物同性戀與自然的多樣性。〈Biological Exuberance:Animal Homosexuality and Natural Diversity〉

在2006年的奧斯陸〈挪威首都〉,有一位動物學家Geir Soli也證實了Bagemihl的研究發現,在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展示了超過1500種動物,表露其自身為同性戀或雙性戀的行為。

直到最近,2010年2月;一位擁有科學〈生物學〉以及行為神經內分泌學博士學位的教授Jacques Balthazart發表了他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 同性戀生物學,我們生來就是同性戀,這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 "。

在2012年12月13日,William Rice〈加州大學〉、Urban Fribergty〈烏普薩拉大學,瑞典〉以及Sergey Gavrilets〈田納西大學〉假定同性戀能透過今日眾所皆知的現象:表觀遺傳學〈基因是如何表現出個體差異〉來解釋。這些研究人員認為,同性戀傾向與胎兒時期在特定階段的發展有關。

最後,在2014年的1月;來自荷蘭的Dick Swaab博士出版了一本書發表他的研究成果,書名為“We are our brains”,Dick Swaab博士在這本書裡詳加闡述了性與大腦之間的關係。這位荷蘭的神經科學家因為其理論:男性與女性在大腦發展上的不同以及性向是如何在子宮內決定而聲名遠播。